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让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值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少年法庭)法官在中国盲文图书馆建立的两个志愿者微信群为1000名视障人士和视障儿童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网络安全知识活动。
线上安全教育关怀视障人士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少年法庭)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关爱未成年人,专门成立了全体干警参加的“首互未来“志愿团队。北京盲文图书馆为视障人士提供了线上有声阅读的服务,少年法庭“首互未来“志愿团队积极响应需求,为视障人士和视障儿童提供有声阅读及法律普及服务。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安全“法治课,为给视障人士带去关爱与温暖,帮助视障人士群体增强网络安全知意识,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少年法庭)党支部采取了别样的形式,通过“我读你听”、热e“典”等音频的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在周六的普法微信群中,活动正在悄悄进行。
少年法庭庭长孙铭溪早早上线,与视障人士们开展了音频普法交流。
活动开始,孙铭溪庭长在微信群中首先对北京互联网法院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普及了法院新型的审理案件方式,并对法院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进行了重点介绍。
“我读你听”
在第二个环节,少年法庭庭长孙铭溪将董学敏法官专门录制的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的朗读音频发到微信群中。
董学敏法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普及,一是普及了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我国制定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维护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为防范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保驾护航。二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我国制定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多项制度规范,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对电信诈骗、黑客攻击、钓鱼软件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安全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力惩治,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持续推进。三是针对互联网领域的网络犯罪、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等行为,以及我国互联网持续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现状,我国尽最大程度予以处置,不断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持续提升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并积极推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建设。
热e“典”
在第三个环节,少年法庭庭长孙铭溪将围绕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作的普法短视频热e“典发到微信群中。《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未成年人因身份的特殊性,成为民法典编篡中备受关注的部分。
本次活动贴近视障人士及视障儿童涉互联网安全的实际需求,小小的屏幕,“轻轻一点“便能倾听网络安全及个人信息保护知识。课程的时间虽短,但便捷的方式让视障人士更容易了解网络安全及个人信息保护知识。
通过本次国家安全日教育活动,提升视障人士及视障儿童的网络素养,使其能够更加理性、正确面对网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和防护技能,形成足够应对网络风险的免疫力和防护力,帮助视障人士及视障儿童培育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接下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未成年人,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普法工作,凝聚各方合力,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