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北京互联网法院围绕“以绿色诉讼促绿色发展”主题,在线“云”召开了涉网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依托云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在线举行,同时进行网络直播,实现了观摩发布、提问互动的全流程在线。发布会由审管办(研究室)主任孙铭溪主持,综合审判一庭庭长卢正新在线介绍涉网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综合审判二庭副庭长张连勇发布十起典型案例。
互联网时代,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原动力。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涉网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发布会上,卢正新法官介绍了北京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情况、科技赋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模式以及网络知识产权审判规则总结等内容。他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自成立以来,秉持适度保护、鼓励创作、技术中立的裁判理念,坚持权利法定与权益保障并重的基本原则,以“绿色诉讼”助力涉网知识产权维权,以“绿色发展”促进涉网知识产权治理,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未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将继续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开放思维,进一步完善符合互联网时代人民司法需求的在线诉讼机制,不断深耕实践,总结提炼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裁判规则,努力构建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生态,为营造绿意盎然、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持续贡献力量。
随后张连勇法官在线发布十起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认定了具有独创性的百科词条属于作品,未经许可“听音识剧”APP提供作品构成侵权,为“陪看”提供影视作品及回看服务构成侵权,明确了体现独创性的延时摄影应作为类电作品予以保护,在网络上介绍作品时应对作品权属进行合理审查,合法受让在先域名对在后注册的相同商标不构成侵权,提供网盘资源分享链接的搜索服务构成帮助侵权等。
最后,与会记者分别就自媒体图片使用注意事项、内容创作者维权渠道、新类型客体认定标准、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以及疫情后知识产权保护趋势预判等问题进行提问,张连勇法官、朱阁法官等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此次新闻发布会邀请到15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在线参与,来自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法制日报、《中国审判》杂志、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近20家中央及首都媒体线上参与报道。发布会在北京互联网法院与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头条号以及央视频APP、北京时间APP、北京头条APP等平台同步直播,在线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近60万,取得良好宣传效果。会后,人大代表评论:“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应用司法区块链技术、提炼裁判规则等方式,不断加大涉网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非常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