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权益保护,2022年5月26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线上方式召开“首互未来”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首先通报了该院涉未成年人网络纠纷审理情况。2018年9月至今,共受理涉未成年人网络纠纷76件。案件类型化程度较高,集中在网络充值打赏、网络欺凌等纠纷。案件反映出未成年人用网方面的四大问题,分别为:第一,未成年人用网行为受监管不足,网络沉迷问题较为突出;第二,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较弱,易受不良信息侵害;第三,未成年人既是人格权侵权的受害者,也是加害者;第四,未成年人缺乏理性消费习惯,易进行冲动消费。在审理中,北京互联网法院发现以上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一是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不足;二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网络素养不足、监管不到位;三是相关市场主体关于身份核验、内容管理等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不完善;四是学校在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方面仍需加强。与此同时,北京互联网法院发现相关部门在监督管理、做好网络信息内容分类等方面,工作职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最后,全社会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特别是在网络空间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仍需加强。
北京互联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结合案件审理情况,成立“首互未来”工作站,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首善标准、突出首都特色,运用互联网思维、多方互助支持,以法治之光守护成长之路。同时,积极倡导家庭、学校、相关市场主体等切实履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呼吁全社会弘扬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尊重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合法权益,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清朗网络空间和良好网络生态。近日,该院还成立全国法院首个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针对未成年人及家长的网络素养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
北京互联网法院还发布了八起未成年人网络纠纷典型案例,包括“舆论监督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未成年人人格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阅读服务因内容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家长在处理子女校园纠纷时不应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进行大额游戏充值未经追认不生效”等,并就典型案例进行释法析理。在线参与发布会的记者分别就“如何正确引导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北京互联网法院少年法庭在通过案件审理保障未成年人权益方面有何特殊措施”等问题进行提问,综合审判三庭(少年法庭)副庭长颜君对上述问题予以详细解答。
魏亦南、黄勇、黄一品等26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在线关注了本次新闻发布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切实履行了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职责,有效回应了社会关切,不断推动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权益司法保护工作持续发展。
北京互联网法院官方微博对本次新闻发布会进行了同步直播,观看总人数近10万。